在汉语的宝库里,藏着无数精妙绝伦的词语与成语,我们就来一起探索那些由“瞄”字组成的四个字成语,它们不仅充满智慧,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。
目不转睛
这句成语出自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其翼若垂天之云。”“目不转睛”便是形容人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某个东西,丝毫不眨动,这种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专心致志,对某件事情或目标极度专注,甚至可以让人联想到电影中紧张刺激的情节。
望尘莫及
此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《诗经》,意为走在前面的人(例如车马)看不到后面的人(例如尘埃),形容比不上或无法达到某种标准,如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故能望尘而止者,非智也;望尘而不及者,亦非智也。”
望眼欲穿
源自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,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这里的“望眼欲穿”,形容期待已久却未得到满足,眼中充满了渴望和焦急,仿佛眼睛都快穿透了,此成语常用以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期盼和期望。
目光如炬
这句成语来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,意指眼光锐利如火炬,能够准确洞察事物的本质,如《后汉书·李膺传》:“膺为人正直,刚毅有气量,目光如炬。”
目不暇接
这句成语源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名作《醉翁亭记》:“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”意思是看到的东西太多,来不及一一欣赏,此成语常用来形容视觉上的丰富多样和令人眼花缭乱。
一箭双雕
出自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故事,原意是指用一支箭射中两只鸟,后来泛指做事效果显著,同时达到两个目的,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一箭双雕,功不可没。”
一掷千金
出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,形容花钱极阔绰,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;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”
目眩神迷
这句成语出自《晋书·刘毅传》,形容看物体时感到头晕目眩,精神恍惚,如《晋书·王济传》:“见人马甚好,目眩神迷,不能自持。”
这些成语虽然短小精悍,但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,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,无论是从日常交流还是写作中运用,都能增添语言的魅力和深度,希望本文能激发大家对于这些成语的兴趣,让我们一起走进汉语的奇妙世界,感受汉字之美。